旅游资讯
晒秋习俗入选江西第六批省级非遗!

近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对外公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婺源晒秋习俗成功入选!这一传承千年的农耕智慧,如今以非遗之名,再次向世界绽放其独特魅力。而篁岭,作为晒秋文化的起源地和最具代表性的传承地,早已将这一农俗升华为“最美中国符号”,成为世界认识中国乡村的一扇窗口。








PART.01

从农耕智慧到“最美中国符号”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因地无三尺平,晒秋最初是村民们应对山区地形的朴素智慧——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用竹篾盘架晒或挂晒农作物。晒秋,“秋”指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过秋季丰收季节,表现得更为丰富。





如今,这一习俗已演变成一场震撼视觉的“大地艺术”:火红的辣椒、金黄的皇菊、橙红的柿子铺展在徽派民居的晒匾里,与粉墙黛瓦相映成趣,绘就四季变换的流动画卷。




2014年,篁岭晒秋景观符号入选“最美中国符号”;2017年,篁岭被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评为“中外最美外景地”;2023年,篁岭村荣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称号,向全球展现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PART.02


从“晒作物”到“晒生活”
如今的篁岭晒秋,早已超越农作物的简单晾晒,成为一种文化表达与生活态度的象征。“晒”是分享丰收的喜悦,“晒”是展示创意的舞台,“晒”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在篁岭,人人皆晒者,万物皆可晒。




此次婺源晒秋习俗入选省级非遗名录,不仅是对其文化价值的权威认证,更赋予篁岭新的使命。未来,我们将努力让非遗“活”在当下,让篁岭晒秋成为世界级文化IP。欢迎大家来篁岭,来这里,触摸非遗的温度!



婺源篁岭景区官方网站